阿漢是一位智能障礙輕度的男性青年,單親的他,過去在醫院做傳送人員,幫病人推病床,獨立支撐家庭經濟。醫院長期人力短缺,又逢疫情爆發,身心壓力大的環境,讓阿漢一直想換工作...
安置機構裡的露露媽媽傳來安安在漆黑的房裡咿啊唱著歌不睡覺,露出一排小銀牙,好燦爛! 再日常不過的影片,在她三年多的人生裡是多麼得來不易。
相較於機構裡的早療教保員,偏鄉早療教保員的工作有那麼一些不太一樣:前者是等待早療幼兒上門,我們則是自己騎車或開車,深入大多只有老人與小孩的鄉里,幫助那些沒有充足資源支持的孩子們。
菁姊是位五十多歲的中度智能障礙夥伴,在與就服員第一次見面時,她用充滿朝氣爽朗的聲音,說著自己過往的工作經驗。目前的她一個人在外租房,希望能趕快靠自己的力量負擔生活費…
『 23歲的九局下半,轉啊轉,我把帽子反戴,還在期待逆轉,人生是一場棒球比賽,九局打完,還會不會有延長加賽。』
幫助一位智青從接受者變成給予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但其背後意義不僅僅是幫助心智障礙青年建立信心與生活,也讓他們的家人可以不必再無時無刻緊盯照顧……
三歲自閉症的強強,經過第一早療,語言和操作能力都有了進步,可即便如此,強強還是有一道關卡需要跨越,那就是「剪頭髮」…
幫助弱勢生命,只是「該做的事」… 當時他們集資60萬,買了一輛二手九人座的車子,找了一個位於地下室,原本當乒乓球教室的空間,就這樣開始進行服務。
小楓媽媽的心願很平凡,希望小楓永遠保持天真的笑容向前邁進,平安健康長大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