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芸找工作 作者/Winnie Liu
- 畢業後,小芸在家待了兩年
小芸,個性內向害羞,容易焦慮緊張,學習進度也比常人慢;據家長說,早產的她到一歲九個月時才學會走路,但走得不好,即便做了復健治療,進步依然有限。
職校時期,她被安排到餐廳內場實習,可主管覺得她動作慢、學習慢,上班時間還常常恍神,因此多次出言指正。一個月後,生性壓抑、敏感的小芸情緒崩潰,開始出現自傷的情況,在醫生提議下接受相關評估,最後於大一拿到身心障礙手冊;然而,由於了解得太晚,一時之間,她既無法接受,也抗拒被人知道。
畢業後,小芸在家待了兩年,直到媽媽的朋友建議尋求第一社福的協助,才於108年接受職業重建的就業服務。第一社福的「職業重建組」專職心智障礙青年的就業服務,服務分為四個部分:職業重建個案管理(職管)、職前個案管理(職前)、支持性就業服務(就服),以及穩定就業服務(穩就)。
提供服務之初,職管員需先面談了解小芸的狀況,但她很緊張,前一晚幾乎無法入睡,面談當天也不想出席,所幸在媽媽的陪同下終於準時赴約,同日成為開案對象。幫她找工作之前,職管員想摸清楚小芸的性向,所以詢問幾類工作:包裝員、製作咖啡、洗擦車、超商、餐廳內場……但她都沒有太大意願。追問她想做什麼?小芸說,想當「行政助理」,因為韓劇中行政助理的工作內容看起來光鮮亮麗,讓她很憧憬。
職管員發覺小芸對工作的認識不夠深,便邀請她先進行職前訓練--就服員除了對參與的服務對象提供工作技巧訓練外,也會從工作的概念、生涯探討、職種討論到人際溝通方面進行討論與演練,盼能服務對象透過這段歷程,認識自己的能力、了解現階段的目標、有清楚的方向。
- 對他們來說,那是足以改變人生的重大變化
起初,小芸對這樣的安排並不情願,但在媽媽與職管員的鼓勵下,還是參加了職前課程。職管員鼓勵小芸每次上完課都要寫心得,並從她陸續提供的心得內容中發現,她從一開始會挑剔工作,到後來了解職業不分貴賤,且工作可以支持她賺錢、存錢來完成夢想,從中更明白自己的限制和條件,之後她認同的工作範圍就更寬廣了。
職前訓練的課程結束後,小芸透過支持性就服員的媒合,於超商服務。去過超商的人都知道,店員的工作內容五花八門,還需要快速完成,儘管小芸不用站收銀台,且一開始有就服員陪她工作,但當就服員退場後,她就得單獨面對工作上的要求,這個壓力讓小芸有點喘不過氣,職管員因此引入穩定就業服務。穩就員傾聽小芸訴說心裡的不安與恐懼,適時提供幫助,並持續地與店長討論,陪伴小芸度過這一段不穩定的時期。
小芸現在依舊在超商上班,即便每天需要從社子島通勤到南港也沒澆熄她持續工作的想法,從開案服務到結案,歷經一年半,共四位職重人員接力服務。
到目前為止很多人還是認為心智障礙者是被人照顧的一群,但事實上部分能力好的心智障礙青年(簡稱智青),經訓練後是有工作能力的。有人從事清潔工作,有人在速食店服務,更有人進入便利超商成為大家口中的萬能店員。
也許他們無法成為坐辦公室的白領,但靠著這份薪水,有的智青可以自己付房租,變成獨立生活的「大人」,更有的,成為一家的經濟支柱、唯一的收入來源,這些成就的達成,除了透過職業重建服務人員的引導,智青個人的努力與堅持更是不可缺少的。
幫助一位智青從接受者變成給予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但其背後意義不僅僅是幫助心智障礙青年建立信心與生活,也讓他們的家人可以不必再無時無刻緊盯照顧,使彼此都能擁有自己的生活,對這些家庭來說,是足以改變人生的重大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