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起好好長大】走在雲霧裡的孩子/嬿茹

位在深山小路盡頭的三口家
文/第一社福偏鄉早療老師 嬿茹
三口家

相較於機構裡的早療教保員,偏鄉早療教保員的工作有那麼一些不太一樣:前者是等待早療幼兒上門,我們則是自己騎車或開車,深入大多只有老人與小孩的鄉里,幫助那些沒有充足資源支持的孩子們。

三口兄弟就是我進行偏鄉早療活動的個案。

「喂、喂,您好,我是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早療教保員,我要到家裡和三口兄弟一起上課,但現在迷路了,想請問××號大概在什麼位置呢?」電話那頭的人回覆:「你知道××國小嗎?你在國小大門等我,我去接你!」幾分鐘後,一位騎車的男子對我大喊:「老師嗎?來,我帶你走。」於是,我騎著我的機車小紅跟著他,兩輛車在山裡面繞來繞去,不知道繞了多久,終於繞到一個轉角處停下。

看著蜿蜒入山的階梯小道,我忍不住開口:「這裡是爬山步道的入口嗎?」

「我們家在上面啦,跟著我走就對了!」他沒回答我的疑惑,只是要我跟著他。

爬了幾十層階梯,最後來到隱身在山林裡的三口家。剛進門,一個小孩衝了過來,對我說了一串聽不懂的火星語,我帶著尷尬又不失禮的微笑對他說:「好喔,我知道了!」然後順者他手指的方向,看到那個躲在婦人後面、嘴裡叼著奶瓶,比眼前這個孩子還要幼小的男孩。他默默地看著我,安靜依偎在婦人身邊。這,就是我和三口兄弟的第一次見面。


走出雲霧後,看見的就會是陽光

三口兄弟的父母離異,父親由於工時長,無法獨自照顧他們,便把他們託給住在金瓜石的曾祖母及叔公照顧。不過,老人家年紀大了、身體不太好,一次要照顧兩個活潑的學齡前幼兒,經常感到力不從心。加上兩兄弟的語言發展遲緩,哥哥雖然已經三歲多了、會講話,偏偏發音非常不清楚,除了他自己,通常沒人聽得懂他在說什麼;弟弟兩歲,僅會在有生理需求時偶爾蹦出一兩個字,多數時間保持沉默。由於溝通不良,大人與孩子間經常產生衝突。

其實,進行早療服務沒多久,我就發現三口兄弟很聰明,只是無法清楚傳達想說的話,不免遭遇挫折,連帶失去自信,更不願意開口,形成難解的惡性循環。為了建立他們的自信,每次上課時我都會設計一些活動,讓他們知道自己很棒,也讓曾祖母和叔公看到小朋友很讚的一面,為兩邊重建關係。長此以往,三口兄弟愈來愈能在曾祖母和叔公面前好好表達,雙方的衝突日漸減少。

對這個家庭提供早療服務已有兩年了,如今三口哥五歲、三口弟四歲了,只要我一進他們家大門,三口哥就會第一時間衝過來,叨叨絮絮自己做了什麼「豐功偉業」,希望我表揚他;緊接著,愛玩的三口弟也會衝過來,問我今天有沒有帶什麼玩具?至於過去曾祖母和叔公一遇到我,就要告兩兄弟的狀,說他們又闖了什麼禍的景象,則變成兄弟互當抓耙子,爆彼此的料。而每當到了下課時間,我準備離開,兄弟兩人就會很貼心地叮嚀:「老師你要慢慢騎喔,不要騎到山溝裡喔!」這一番童言童語,教人感到好笑又窩心。

某天,我要去三口家上課時,與放學的他們巧遇。當時山上起了大霧,我看見兩兄弟從大霧裡走出來,突然覺得接受早療之前的他們,像是活在濃霧裡,看不清未來的路要往哪走。此刻,濃霧已漸漸散去,兩人得以穩穩地往前邁進、安心成長……想到這裡,眼眶一熱,我心中頓時生起一股莫名的感動。

加油吧,孩子!走出雲霧後,看見的就會是陽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