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小準備班~入國小家長最常問的Q&A (2)

   Q1.我該如何選擇特殊學校、特教班及資源班?

特殊學校:教育特教需求較多之身心障礙兒童。特殊學校的硬體設施以及專業團隊較為完整,一個班級有二名老師教學,與一般學童融合的機會較少,但有與社區互動的機會。

特教班:設置於一般學校中,班級師生比約14,部分學校有助理員或巡迴輔導老師協助老師及學童,並可能視學童的能力及需求,安排進入到普通班級融合上課。

資源班:大部份的時間在普通班級中上課,另針對個別需求,在部份課程中抽離學童出來指導;或資源班老師進入到普通班中了解學童學習的情形,再進行加強。

    Q2:我要如何協助自閉症適應國小新生活?

n           利用入國小前的暑假,常帶孩子到學校走走,讓孩子熟悉校園環境,並且告訴孩子會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,也可以拍成照片或利用學校的網站,加強孩子對國小的印象。記得跟孩子預告即將入國小上學。

n           事先跟老師溝通,將孩子可能出現的情緒、行為、固定之表現模式和可能的成因告訴老師,提供處理方式及預防發生的方法,將有助於老師掌握孩子的習性。用相互切磋討論及合作的心態和老師做溝通,不要用責備或指導的角色和老師互動,以免造成老師的不舒服,影響親師關係。

n           建立孩子良好作息習慣,以適應國小早睡早起的生活。,加強基本的自理能力(喝水、上廁所、整理儀容、整理自己的東西…等),和基本溝通能力,無論是口語或非口語模式。

   Q3:腦性痲痺小朋友要讀國小了,不僅還不會站或走,連坐普通椅子都還很不穩,要怎麼上國小呢?

  有肢體障礙的學童,無論是學習或生活活動方面,可能會有不同的輔具需求。在鑑定安置會議之後,會由小朋友被安置的國小依據會議中所提出的輔具需求,向教育局申請器材、生活輔導員或相關經費,並在九月國小開學前配置完成。小朋的需求除了特殊擺位輔具之外,可能還需要生活輔導員協助如廁及飲食,也可能還需要電腦輔具以協助作業及考試的完成。這些需求都很個別化,因此,家長務必參加轉銜鑑定安置會議,以方便國小有足夠作業時間,準備充份來迎接小朋友進入學校。

    Q4.我的孩子情緒較不穩定,如果就讀普通班,出現行為問題或與同學發生衝突時該如何處理?

n           若孩子就學後出現情緒行為問題時,家長應先保持鎮定,最好能夠親自到學校觀察孩子的表現,再與老師共同討論可能的原因,以及一致性的輔導策略,並詳細記錄孩子情緒及行為的變化。

n           家長與老師之間必須互相信任及密切合作。孩子發脾氣時,盡量使用明確的用語,避免情緒性的責罵。如果時間許可,建議家長擔任學校義工或故事媽媽,觀察班上情緒穩定、喜歡照顧人的小朋友,利用機會告知孩子的特質,並引導提示與自己孩子互動;發現孩子在分享及遊戲技能方面有困難時,最好在家裡多做練習,必要時仍需參與學校、醫院或早療機構之社交團體課程。

n           此外,也可將孩子的優點和強項告知老師,請老師製造機會讓同學看到孩子的專長,建立正面的形象。如果家長和老師們努力輔導孩子一段時間卻不見成效時,可請資源班老師或輔導室轉介「嚴重情緒行為問題巡迴輔導團隊」,由專業人員集思廣益,共同來協助孩子。